新闻动态
星际探索,可靠先行——北航确信可靠性中心助力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任务
2025年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随后,天问二号顺利进入小行星转移轨道,正式开启星际之旅,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并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本次任务以“精准交会、有效探测、成功采样、可靠电推、安全返回”为五大任务目标。任务周期之长在我国深空探测领域尚属首次,且在轨不同飞行阶段面临多变、恶劣的复杂环境,为电推进系统等探测器关键部件的长寿命、高可靠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受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委托,北航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确信可靠性中心承担天问二号核心部件——多模式长寿命离子推力器可靠性地面验证方案设计与可靠性评价任务,保障天问二号探测任务可靠实施。
针对推力器的复杂工作原理与多工作点特征,北航团队基于确信可靠性正向设计与实验验证流程,构建了推力器关键性能的裕量方程、退化方程与度量方程。为了解决高可靠长寿命产品实验验证困难的问题,北航团队基于可靠性实验原理,设计了推力器退化律实验方案,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验证了产品退化规律,实现了产品寿命预测与可靠性评价。该项目为天问二号任务周期内的动力可靠提供有力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SCI期刊Journal of Risk and Reliability(文章链接见文末)。
可靠性科学原理与可靠性科学实验定义
确信可靠性正向设计与实验验证流程
本次天问二号任务将填补我国在小行星探测领域的空白,为人类探索太阳系的起源、演化和生命起源提供重要依据。确信可靠性中心全体师生预祝天问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星辰大海,可靠护航!
北航确信可靠性中心聚焦解决传统可靠性理论中存在的可靠度数学表达不完整、可靠性概率度量不合理、可靠度概率乘积不适用等问题,提出了确信可靠性理论,构建了可靠性建模分析与科学实验验证理论体系,阐释了确信可靠度及其内涵,揭示了现有各类可靠性模型本质,搭建了可靠性学科与各专业学科的桥梁,形成了覆盖全系统、全场景、全周期的颠覆传统可靠性技术的确信可靠性技术体系。中心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博士后2人,承担973、国务院单列核科学挑战计划等数十(百)项国家级科研任务,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与全国100余家央企、国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主编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级相关标准20余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
康锐教授创建的确信可靠性理论及其研究范式
文章链接:Li B Y, Li X Y, Chen S S, et al. Belief reliability modeling and its accelerated model verification design method: a case for the three-grid ion thruster[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O: Journal of Risk and Reliability, 2025: 1748006X251321271.